河南泰昌公司監理的項目“鶴壁淇河城市綜合管廊”建成為豫北首條
未完工時的淇河綜合管廊建設現場(施工方供圖)
管廊內部。(淇河晨報記者 張志嵩 攝)
鶴壁新聞網-淇河晨報消息 (記者 鄧少華 靳麗娜)10月8日,記者在淇河花窩壩附近看到,箱涵(以鋼筋混凝土箱形管節修建的涵洞)寬10.7米、高3.6米的淇河綜合管廊工程竣工。管廊內部有工人們正在鋪設供熱、給水、通信等設施。淇河綜合管廊是豫北地區第一條城市綜合管廊,最大的涵洞內可并行兩輛轎車。
綜合管廊又稱共同溝,它是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鋪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淇河綜合管廊位于淇河花窩壩下游30米處,從淇河底部穿過,與淇河正交90°。管廊外形為長方體,箱涵總長165米、寬10.7米、高3.6米,采用現澆鋼筋砼整體式框架結構,具有較高的強度和抗滲等級,管廊兩頭設有檢查井。管廊內部共有3個獨立的涵洞,具備供熱、中水回用、給水、弱電、通訊光纜等管線穿越條件。
10月8日,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從一檢查井進入管廊內部,看到工人們正在涵洞內施工。據項目負責人田志剛介紹,南側涵洞鋪設的是連接鶴淇電廠和淇濱區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回用管道,中間涵洞內安裝的是連接鶴淇電廠和淇濱區主城區的熱力管道,北側涵洞內安裝的是供水和弱電通信管線。管廊中間最大的涵洞內徑高2.5米、寬5.3米,足以使兩輛小轎車在其中并排行駛。另外2個涵洞的內徑高均為2.5米,寬分別為1.8米和2米。
“淇河綜合管廊的建成,一方面避免了各類穿淇管線反復開挖、截流對淇河生態造成的破壞,最大程度保護了淇河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管廊高強度和防滲性不僅能夠保護管道,而且獨立的空間也便于后期的維護檢修。”田志剛說,“穿淇管線可直接從淇河綜合管廊中穿過,方便施工,方便檢修。”